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: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
腾讯科技讯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,全国人大代表,TCL创始人、董事长李东生接受媒体采访,并就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、如何围绕进一步改善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、推动中国科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相关建议。
李东生建议,全面取消乡镇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;构建就医监管机制,强化医保基金监管,防止医疗资源浪费;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。
科技制造业是高科技、重资产、长周期产业,资本投入很大,建设和投资回收周期比较长。李东生表示,这类项目建设和运营需要比较大的资本金,资本市场是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。
李东生以半导体显示、集成电路芯片为例介绍称,半导体显示投资从150亿到400亿,集成电路一个项目投资是从200亿起步,建成大概要500亿、600亿。其资本结构一般是资本金占40%以上,另外50%-60%是配套融资。如果资本金不到40%以上,很难在金融机构得到项目融资。而所谓资本金就是企业的自有资金,来源就是两条,一个是企业的盈利积累,另外是企业在资本市场做股权性融资。”如果上百亿的资本金完全靠企业的利润、自有资金来融资的话,压力是很大的。“李东生说。
对此,李东生提出了四点建议:一是增强融资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;二是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;三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,针对科技制造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,拓宽企业融资路径;四是拓宽资本金筹集渠道,延长项目贷款期限,为企业全球化提供融资支持等。
此外,李东生还针对中国高清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减少正当防卫法律适用障碍、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提出了代表建议。
以下为建议全文:
《关于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的建议》
近年来,随着医改逐步深化,我国已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,全国各省市基于自身医疗水平和经济能力,设置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,职工和城乡居民年度门诊费用累计超过起付线门槛,则由医保基金按照规定比例报销。但全国各省市门诊起付线标准不一,从乡镇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,到一、二、三级医疗机构,起付线从几十元到上千元逐级提高。由于存在起付线门槛等问题,导致人民群众就医负担重,分级诊疗落地难。
为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,完善医疗保障体系,建议如下:
一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,全面取消乡镇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;
二是构建就医监管机制,强化医保基金监管,防止医疗资源浪费。通过就医信用与个人征信挂钩、未使用报销额返还个人账户等措施,规避过度就医引起的医疗资源浪费、医保基金过度消耗问题;
三是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。
《关于推动中国高清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》
高清显示产业是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19年国家出台《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,在各级政府重点支持高清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,中国高清显示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。
但国内高清显示产业发展仍面临市场需求明显萎缩的制约。影视媒体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,不仅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,还要为提升高清显示产业竞争力,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作用。为此,提出以下建议:
一是优化创作环境,激发内容产业创新活力,丰富高质量内容的供给,提供更多免费优质内容,促进内容产业繁荣。
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内容产业生态建设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媒集团。
三是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,以新技术、新模式形成文化新业态。优质的电视内容产品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。要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,生产更多面向世界的现代文化作品,彰显文化自信。
《关于进一步改善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的建议》
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尤其科技制造业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、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。近年来,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,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。但在全球及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,科技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多,需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,推动科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为此,提出以下建议:
一是增强融资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;
二是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;
三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,针对科技制造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,拓宽企业融资路径;
四是拓宽资本金筹集渠道,延长项目贷款期限,为企业全球化提供融资支持等。
《关于减少正当防卫法律适用障碍的建议》
随着1997年《刑法》修订,2020年最高法、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出台《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》等,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和规定已趋于完善。
然而在司法实践中,当前司法机关对正当防卫的认定顾虑重重,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受到“被害方”、第三方或错案压力的影响,导致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过于僵化和严苛,普遍存在死伤即有理的“唯结果论”、以绝对理性及事后视角要求防卫人等思维误区,出现防卫者受法律追究、不法侵害者却得到法律的保护等有违公正原则的情况。
为减少正当防卫法律适用障碍,保障公民正当防卫权利,建议如下:
一是立法层面,在《刑法》中增加“防卫人由于恐慌、激愤而超过防卫限度,主观上没有罪过的,不以犯罪论处”法律条款;
二是执法层面,完善正当防卫制度适用实施细则,针对部分特殊情况适当降低门槛,放宽法律的容忍限度;
三是司法程序层面,扎实推进正当防卫案件的司法公开,充分发挥司法责任制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