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盛时期的楚国堪称“东方第一大国”

9月14日,“凤凰故国——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”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。 (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)

  鼎盛时期的楚国堪称“东方第一大国”

  楚文化精神与长江文化特质高度一致

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实习生 卢祺瑞

  中秋假期,工艺精湛的铜鉴缶、薄如蝉翼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等200余件曾楚瑰宝,自美国归来后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展“凤凰故国——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”,奉上一道荆楚风味浓郁的文化大餐。

  别具一格的荆楚文化,是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。楚国及其附属国曾国,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篇章之一。

  “大型人文纪录片《楚国八百年》第一次完整、系统地讲述楚国八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,全面梳理楚国诞生、发展、高峰、衰落和涅槃的轨迹,斩获过‘五个一工程’奖、中国电视金鹰奖、‘金熊猫’国际纪录片奖。”金秋时节,该片学术顾问、著名文化学者刘玉堂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,对这部10年前火遍全网的纪录片如数家珍。

  《楚国八百年》精益求精

  楚国立国之初,疆域不足百里,数百年后,“地方五千里”,疆域囊括南部半个中国,且创造了高度发达、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。鼎盛时期的楚国堪称“东方第一大国”,诸多方面能与同时期的古希腊相媲美。

  刘玉堂介绍,如何在8集的篇幅里呈现纷繁复杂的历史?如何让散布于10多个省份的楚文化遗存活起来?主创团队面临着众多考验。仅台本初稿就有10多万字,纪录片名称的确定则经历了反复商讨。

  刘玉堂回忆称,备选名称中,有“楚殇”“楚魂”“五千里江山”等,但或过于伤感,或太过抽象,或不够客观。最终,采用了他和一位同志建议的“楚国八百年”,只提供一个时间轴,引导观众自行领略楚国跌宕多姿的历史、精彩绝伦的文化。后来省博新馆布展,也以此作为展览标题。

  纪录片由央视团队和湖北卫视共同创作完成,制作过程精益求精。摄制组前往楚地博物馆与考古遗迹大量拍摄,采访专家上百人。刘玉堂作为纪录片学术顾问,在全片出镜60余次。他还记得,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拍摄时爬上爬下,忙得不亦乐乎,回去才发现,女儿送他的一双新皮鞋被尖石块戳破。

  摄制组大胆运用新技术、新方法,力求实现与电影大片媲美的视觉冲击力。刘玉堂说:“片中关于秦楚文化心理特征的比较、中原化的讨论等,都比较新颖独到,深入浅出,学者看起来不俗,普通观众觉得好看。”

  荆风楚韵永不落幕

  敢为人先的楚人,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。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、第一个县、第一件弩、第一支毛笔等,均出自楚国。刘玉堂将楚文化精神概括为: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、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、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、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、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和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。他指出:“楚文化是先秦时期长江流域争奇斗艳的文明之花之一,其精神内涵中的进取、创新、开放,与长江文化的特质高度一致。”

  然而,时光倒流至一二十年前,普通大众对蔚为大观的楚文化知之甚少,不少人甚至是从穿越剧《寻秦记》中窥见楚国身影。随着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,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被楚文化的惊艳圈粉。

  2022年再次登上央视的大型纪录片《看见纪南城》,聚焦楚鼎盛时期的都城纪南城,展现楚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新义,让楚文化再度成为焦点。

  今年4月至7月,“凤凰故国——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”在美国展出,作为近年来中国赴美举办的规模最大、精品文物最多的文物展览,受到广泛关注。华丽的青铜器、浪漫的玉饰、瑰丽的漆木器、娟秀的丝织品……来自“凤凰故国”的礼物,拉近了海外观众与荆楚文化、中华文明的距离。

  如今,不光在博物馆能感知楚国历史文化,更多文创让公众将荆风楚韵穿在身上、吃在嘴里、记在心中。省博物馆2023年共推出440余种食品、日用、服饰等文创,全年销售207万余件。最受欢迎的大多具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,如,编钟卤蛋牛肉面,成为人气美食NO1。“楚人的一天”系列,以楚地文物场景化地呈现楚国风俗。

【编辑:裴春梅】